最近看了一部韓劇(路線脫離),短短二集,卻讓我連著幾天深思著!一場婚禮,落跑的新郎,不甘心的岳母和想知道逃婚原因的新娘。看似簡單的劇情,卻在許多對話、自白中讓我不得不好好省思自己。
劇中人物描寫主要是針對韓國年輕世代的無奈,和台灣一樣,年輕人的路越來越難走,薪水比父母那世代還低,但房價卻高得驚人。若不靠父母,幾乎很難買房,因為你的薪水永遠追不上房價。
女主角的自我剖析很寫實,年少時霸氣的夢想在現實中逐漸妥協。決定不再抱有太大的野心,如果無法做【想做的事】,至少在【不做討厭的事】的同時尋找生活的小確幸。
是的,她是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但出社會找工作卻屢遭挫折,為了逃避而去讀博士,卻還是要面對將來就業的挑戰。意志消沈時,母親(單親)用自我經驗的鼓勵一點也不管用,就在最失意時遇到男主角,一個住在小包車裡的外送員,一個看似流浪漢的年輕人。
那男孩告訴她:如果累了,可以逃走!
這就像是救命的稻草,這女孩雖驚訝於這樣的話,卻也讓她從窒息的生活中解放了!不用去想夢想,不用去管未來,只活在當下,讓她好不快活。
可惜的是,房子是媽媽出錢租的,在母親發現她與男主同居之後,才知這樣的自在生活根本是假象。沒有母親的幫忙,他們根本無法自由自在,連個房子都租不起。
劇中有太多這一代年輕人的困擾和心聲,雖然和台灣的情況類似讓我多少能體會他們的難處,但是對我這個中年人來說,這劇更吸引我的是媽媽與女兒的相處模式。
婚禮上男主逃婚,女主角無法相信事實,想去找男主問明原因。母親開著車,二人開始了一個脫離常軌的旅程。習慣於控制的媽媽和受不了控制的女兒,在旅程中不斷的爭執,但也是在這樣打開心扉的溝通中,雖然會生氣、會叫罵互相傷害著,但在淚水中卻也逐漸相互理解。
其中一段情節讓我的心糾結在那裡!一個小修士(和尚?)拿著飼料餵雞,他和女主媽媽解釋【啐啄同時】。母雞在孵蛋到適當時機時會在蛋殼上啄,為的是要幫助小雞。而小雞也會在蛋裡面啐,為的是要破殼而出。當母雞啄出一些裂縫之後,小雞就能藉此機會從裡面努力的啐。女主媽媽問小和尚那此時母雞要做什麼?小和尚理所當然地說:「當然是在旁邊慢慢等待!」
是的,我們都是一些關心小孩、疼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介入太多孩子的生活和生命,畢竟他的人生應該由自己來選擇和決定,我們一直用我們以為對的事強加在孩子身上,卻不知如此非但無法幫助孩子獨立,反而讓他們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無法對自己負責。
我自我反省中:從小到大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失敗,雖然跌跌撞撞我還是堅強地走了過來。我以為我的經驗可以透過言語分享成為他們的經驗(不用再次頭破血流),但是我忽略了時代的不同,環境的不同,經驗無法複製。我的雞湯和人生哲理不一定適合孩子,但我卻仍不自知的想強灌給他們。
太愛孩子的我不願孩子承受失敗(我捨不得他們痛苦),所以我在每件事情上幫他們早做規劃,甚至是先排除困難。這麼積極、主動、正面的我,強力推銷著自己的價值觀、人生哲學和做事的方法,卻忘了問孩子能不能接受。雖然我也會在老公的提醒下放緩腳步,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時間,我也是旁敲側擊、陳滄暗渡地想將我的思想和意念偷渡給孩子。雖然我不會用父母的威權逼迫孩子聽我的,但是偶爾還是會用暗示、嘮叨來企圖左右孩子的選擇。
上帝用大自然的法則來教導我們許多事。當孩子在殼裡等待著破殼而出時,做父母的我們可以出一點力,適時地幫助一下。但是當孩子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和處理時,我們不該在旁邊出主意、嘮叨,甚至反客為主地介入其中,主導一切。此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試、去闖,讓他們思考自己要怎樣的人生,為自己每一個決定負責,這樣他們才能有足夠的能力面對現實的世界。
我提醒著自己要忍耐,咬著牙,即使再捨不得孩子受苦失敗,也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就像女主說的:失去了方向就該回頭重新探索路線,可能得從頭開始。
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他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