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會令人擔憂的除了山林中迷路、天候不佳之外,應該就屬高山症了!到底高山症是什麼?症狀為何?該如何預防?這些都是我急於想知道的資訊!
以下的照片是我從排雲登山服務中心所拍攝下來的,這應該是非常淺顯但是卻很實用的資訊了!
維基百科中說明:
高山症,或稱「高地綜合症、高山反應、高原反應」(英語:Altitude sickness,acute mountain sickness,縮寫「AMS」)是人體在高海拔狀態由於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它通常出現在海拔2438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高山症可以發展成肺水腫 (HAPE,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和腦水腫(HACE, 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嚴重時可致死。
而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資訊是:
高山症在海拔2100m以上的任何高度都可能會發生,但特別容易發生在海拔2750m以上。高山症的危險因子主要和基因有關,和年齡、性別、和個人的體適能的關係較少。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症的病史則是重要的危險因子。
至於哪些人不應該到高地旅遊呢?像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鐮刀細胞型貧血等情形並不適合到高地旅遊。至於有冠狀動脈疾病但處於穩定控制的狀態下、高血壓、糖尿病、氣喘、輕微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或懷孕婦女,是可以到高地旅遊,但是要在出發前諮詢你的醫師,以及在旅途中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血糖的監測, pulse oximeter等) 。
頭痛常是最主要的症狀,通常在2400公尺以上出現,並有可能合併以下的症狀:噁心或嘔吐,全身無力,頭昏或頭重腳輕的感覺,失眠。
早期的症狀包括倦怠、全身無力,尤其是在費力登山時,更甚者開始出現頭痛、失眠、持續的心跳加速、噁心和嘔吐(尤其是小孩)。急性高山症之早期症狀通常都是在抵達高地後6至12小時發生,輕微者可能在24至48小時後緩解。最嚴重的症狀則包括意識混淆、急性精神分裂、出現幻覺、還有肺水腫造成的持續咳嗽,最終則可能出現抽搐及昏迷。
高海拔肺水腫: Hight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高海拔肺水腫也是一旦出現是會快速導致死亡的疾病,而且進展到死亡的速度可能比高海拔腦水腫更快。臨床上可以單獨,或合併高海拔腦水腫一起出現。臨床症狀有: 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咳嗽、虛弱無力或運動能力喪失、胸悶。
高海拔腦水腫: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高海拔腦水腫一旦出現是會快速導致死亡的疾病,通常在出現急性高山症(AMS)後出現:協調能力喪失、步態不穩或意識狀態改變。步態不穩可以以測試"Tandem gait": 請受試者在平坦地面上,腳跟緊接著腳尖走一直線,大約走5公尺,正常者是不會搖晃或跌出線外。
大多數出現症狀的人多是在海拔2438公尺(8000英尺)以上。多食用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減輕這些症狀。此乃因為碳水化合物較油脂類需要較少的氧氣進行氧化作用。高山症肺水腫和腦水腫是高山症中最嚴重的症狀,而較輕的症狀則包括視網膜出血和周邊肢體水腫。
登山的速度、到達的高度,個人的體能訓練程度,和每個人不同的體質特異性是決定高山症是否發生和嚴重度的四大主因。
高山症通常發生在快速上升海拔高度的登山活動,因此多可由較慢的提升高度來預防。
大部份的高山症病患,症狀常只是暫時性的而且常在身體適應後解除症狀。
要如何預防高山症呢?
出發前諮詢醫生作身體檢查評估。
避免一日內會使得晚上睡在海拔2750m以上的旅遊行程。並且盡量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如果必須直飛使得首日睡眠得在高度超2750m的地區,最好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
在海拔2000-2500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
在抵達高地後的首24小時避免過度運動以及酒精性飲料。記得要多喝水。
爬山時要慢慢上山,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對低氧氣的環境轉變作出適應。可以白天爬高一點,晚上則睡在較低的地方。
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