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你能夠與某人相異的廣度,就是你能真正愛他的廣度

在寫上一篇讀書心得(教導界線的障礙—認為「愛」與「相異」是對敵)時,作者的某段話給我很深的感觸。想將自己心中的感動清楚描述,卻覺得有些感覺用文字、話語很難表達,原先想放棄這個主題,但心中卻有另一個聲音不斷的催促我將感動化為文字。
坐在電腦前,我靜下心來整理自己的思緒,嘗試著將自己的思潮化為一個個方塊文字,不去擔心表達的準確與否,不計較文字的通順或優美,就是一個單純分享的心!


「愛」和「相異」是可以並行的,你能夠與某人相異的廣度,就是你能真正愛他的廣度。

這段文字給我的衝擊很大,推翻了我的一些成見,讓我能再一次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愛」。

在同性的友誼中,我總是相信與興趣相投的朋友較合得來。朋友中常往來的,都和我一樣是有話直說的大剌剌個性。不喜歡委屈自己的想法和脾氣,讓我很難和一切精打細算(不是指金錢,強調的是人際關係。)的朋友有更深一層的交往。有人看我是異類,我也不在乎,反正我按著自己的步調生活,不在意那些和我不同的聲音。

按著這種理念我已經生活了四十五年了,儘管學生時期友同學說我是「眼睛長在頭頂上」,工作時率性而為,即使是與家人同遊,我都是個“雖不堅持己見,但也很難相處”的麻煩人物。為什麼我會如此?終歸一句話,我太有自信(某些事情上)、太相信自己的看法、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同,造成了我一點都不願委屈自己意見的生活態度。

突然想起一件事,
一直都有個心願帶父母去自助旅行,想讓喜歡旅行的爸爸也能享受和跟團旅行截然不同的旅遊品質。但問題來了,我每次計畫的旅行都是行程滿檔、省吃儉用的背包客行程(相較於爸媽參加的旅行團),並不適合年近八十的老爸。所以我就像放羊的小孩一般,每次說說罷了,沒有真正想為了父母委屈自己的喜好。
前些時候和老公再次提及帶爸媽出國玩,老公十分贊成,但計畫了一夜之後,我的決定是—“給他們錢去參加旅行團好了!”。老公聽了啞然失笑,我有些惱羞成怒的問他為什麼要笑,他才支支吾吾的說:「我現在才知道旅行對你來說是這麼重要的事!」
老公知道我是個有孝心的女兒,但當面臨到要改變自己的旅遊習慣時(行程要放寬,,住宿要更好、吃的也不能隨便了。),我還是無法委屈自己,心中愧疚,想用錢來撫平罪惡感,並自我安慰的說爸媽不會喜歡我們這種玩法的!
老公問我,為什麼不能委屈自己將行程改變成更適合老人家?是的,為什麼不能?

看了這段文字,我終於知道我愛自己勝過愛父母(羞愧!),我無法忍受差異,是因為我不夠那麼愛他們!

現在我終於明白,明明是很關心父母的我,為什麼每次回家總是容易和父母起口角?我的愛太狹隘了,若我真的愛他們,應該是愛他們的全部(同與不同),我的愛竟然只侷限於我所認同的部份,當他們與我有異,我只想嘗試說服他們、改變他們,甚至埋怨他們。

你能夠與某人相異的廣度,就是你能真正愛他的廣度。 這將讓我再次思考什麼是孝?什麼是順?為什麼爸爸曾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過那句話:「孝順,孝順,需要孝,也要順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