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不就是這樣運作的嗎?對這個法則的了解,不正是他長大成人時所需要的嗎?想想上帝所說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六7~8)
當我們承認要為錯誤付出代價時,也從中學習到教訓,實實在在的損失促使我們改變行為。因果律是我們日常所依賴的正負法則。上帝早已將它安置在宇宙裡,使我們的生活可以圍繞著它來建造。
根據正面的法則,我們靠它可有這些好事:
‧如果努力工作,就可以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
‧專心聽講、認真複習,學業成績就能好。
‧花時間和所關心的人坦誠相交,人際關係就會更有進步。
根據負面的法則,我們會碰到這些壞事:
‧如果吃每樣想吃的東西,就會變胖或產生疾病。
‧如果不留心自己的開銷,就會負債累累,失去自由之身。
‧不願意花時間在親子之間,家人的感情就會疏離。
正面的「因果律」給我們適度的能力感(非萬能,有時候世事並非一定就循著因果律來運行,是有人可以不勞而獲,但也容易失去。壞人有時可以得逞,但良心終究會不安吧!)和對生活的掌控力,讓我們將才幹和生命投資在好的收成上。
而負面的「因果律」讓我們對壞事有健康的懼怕感,會健康地重視後果,並讓我們繼續生活在現實裡,行事也朝好的方向。
如果我們沒有讓孩子學過「因果律」,他們因此而失去了正負兩面的生活經驗,不但沒有動力去把事情做好並做個勤奮的人,同時也不會害怕偷懶、不負責任,及其他品德問題。
家豪學到了什麼?——你不必做你那一份工作,因為最後別人都會幫你做完。你沒有好表現時,不會有壞事臨頭,還是可以去玩,沒有半點損失!別人雖然會對你吼叫、不滿、不屑,只要調整波長讓自己聽不見(或不在意)就沒問題了。以後對上司和配偶都可以來這一套!
試想,我們是不是不知不覺地幫孩子避開了許多因果律。
玩電腦到三更半夜的兒子,隔天早上無法早起趕上校車,你幫他提著書包,先跑出門去攔校車。如此他學不會該早些睡,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你事先裝好了水壺、準備好了繪圖用具,所以孩子無須操心自己該帶什麼東西,也就失去了學習「準備、整理」的能力。
是誰覺得可惜?
讓孩子承擔後果,會使「父母替孩子負責任」轉成「孩子為自己負責任」;使「這是父母的問題」轉成「這是孩子的問題」。
有一次Thomas不認真寫作業一直拖延,我們告訴他如果沒寫完作業不能玩PS2。一開始他毫不在乎,仍舊磨磨蹭蹭地,等到看到姊姊寫完作業開始玩起PS2時,才驚覺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完成。他很想和姊姊一起雙打闖關,但無奈他還不能玩,此時才知道要專心加把勁了!眼看在姊姊回學校前是無法完成作業的他,開始使用“苦苦哀求之術”。他先強調想和姊姊一起玩但姊姊卻快要回學校的事實,然後哀求我們破例讓他先玩再寫功課。
能體會他多想和住校的姊姊一起玩的心情,看他難過的表情和信誓旦旦的承諾“ 玩好後一定會快速完成作業”,我差一點就心軟了。但回頭想想,這樣令人難過的情況並不是我造成的,是他自己先拖延不在意所致。如果我心軟答應他,他學不到應該“及時”努力的這門功課,以為一切事物都可以慢慢來,凡事也都有商量的餘地。是真的嗎?真實的世界可不是如此,沒有人需要等你完成某事,如果你無法按時完成,後果就須自己承擔!
我沒答應Thomas,那個星期日他懷著遺憾送姐姐出門,相約下星期會早些完成作業,就可以開心的玩雙人闖關遊戲。晚上他終於寫完功課,當他玩著PS2遊戲,感傷的告訴我真是可惜沒能和姐姐玩時,我知道他學到了他該學習的功課了!
太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沒有變成他們的問題,他們無須付出代價,反倒成了父母的問題!孩子需要為自己必須承擔的後果擔心,並且自己解決那個問題。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想到該怎麼做的時候,請記住下面幾個問題:
1.這是誰的問題?
2.我怎麼幫助他來體會這個問題?
3.我做了什麼是讓他體會不到這是他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