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為孩子立界線讀書心得─影響孩子培養界線的三個管道— 榜樣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個隨性懶散的人。在軍官爸爸的嚴格督促下,我會在房間亂到無法忍受時大清掃。但平時,起床不摺棉被,桌面雜亂,在有潔癖的家人中我顯得格格不入,是大家眼中的“邋遢鬼”。反正我毫不在意,繼續過我“藝術家的生活”(這是我自圓其說,但家人大概也覺得我無藥可救,也就勉強認同)。

隨著年齡增長,漸漸懂得整齊乾淨的好處,尤其是結婚後,責任感的促使下,雖然本性仍像狐狸尾巴般偶而露出,但也會負責任的扛起自己的職責,做好一個家庭主婦。還好老公不是個吹毛求疵的人,而我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的經常為自己的懶散道歉,所以結婚至今還不曾為這類的事情有不愉快。

等到有小孩了,我體內的潔癖基因突然復活,他們幼年時我鎮日神經緊張的盯著他們,等他們國小時,我父親當年對我的要求,就成了我教育他們的標準。

可想而知情況不是普通的差,這兩個寶貝和我小時候一模一樣,不論我好說歹說,示範整理給他們看,那書桌整齊從沒到達我的標準。不摺棉被、一早起床經常忘記刷牙、、、,模樣和我如出一輒。我心急如焚呀!他們以後可不一定能有我的幸運,若另一半無法忍受,這婚姻註定破裂!

於是我開始東唸西唸,跟在他們身後嘮嘮叨叨的數落他們。結果是在國小三四年級時,乖巧聽話的柔柔和我的關係降至冰點(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還好那時有張姐的開導,我及時的走出這牛角尖,才能和柔柔保持如今的親密關係。

我因此放棄了教導他們保持整齊清潔的好習慣嗎?沒有!我仍適時的提醒他們,但每當我看著他們的房間,心中又升起抱怨時,我會想起老公對我說的一句話:「言教不如身教,你的書桌也不怎麼整齊,拿什麼榜樣來教導小孩呢!」。是的,我這惡習積了四十年都改不了,怎有臉要求小孩要做到比我強呢!


榜樣


父母有三個影響孩子培養界線的管道,其一是『教導』,其二則是『榜樣』。而我之所以不惜醜化自己,來闡述父母在『榜樣』上的重要性是在於,深切的體認到『言教不如身教』。

榜樣有別於教導。孩子觀察你的言行,並從你如何在自己世界運作「界線」來學習。他們觀察你如何對待他們、對待配偶、對待你的工作,然後不管好壞照單全收地模仿你。他們「領悟」你的界線,勝於「受教」於你的界線。

榜樣不只是在你「扮演父母角色」時才需要表現出來,它乃是隨時存在的,它出現在你被孩子看到或聽到的任何時刻。有時候我們會驚慌的發覺孩子在做我們做過的事情,而不是在做我們教過的「對」的事情。其實孩子比我們更早看穿,所行出來的才是母親(或父親)所持的信念。

從我們經常提醒並要求小孩的規矩來舉例,「別人講話時不許插嘴」這件事,父母是否也用同樣的標準在面對,還是自以為老大般的要孩子接受父母有特權。如果在家裡的每個人,都可以用共同的規矩來面對,孩子就會看到尊重他人的榜樣。當孩子說:「媽媽你在插嘴」時,做媽媽的不搬出一堆藉口,只是誠心誠意的回答:「對不起,你說的對!」時,孩子就學習到對大人所定的家規和事情,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應的態度。而這些態度不只是身為成人美好、健康,和成熟的表現,也是真實生活的典範。


如果父母在孩子質疑時,想辦法辯說,孩子也因此學會遇到別人質問時,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辯護並自圓其說。孩子主要的需要是歸屬感,勝於需要做個乖孩子,是順從家規或反抗家規會有歸屬感,關鍵都在於我們的榜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