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樂觀還是傻?

女兒前晚考試,考完之後和我們在WeChat上聊天。

提及這次材料的考試費盡她許多心思,十分擔憂考不好。

我們問她:「為什麼覺得考不好?」

她說:「有幾題很難,我花了不少時間思考,並且細心作答!」

「那不就好了嗎!」我這要求不高的媽媽覺得這樣就夠了呀!

但她卻憂心忡忡的說:「但我看到好多人都很早就交卷了,難道只有我覺得這些題很難嗎?」

安慰了女兒後也沒多想什麼。

今天去市場買菜沒能和女兒聊天,晚餐時問老公女兒和他聊些什麼?老公淡淡的說:「都聊些功課上的事,材料成績出來了,考得不錯。」

「蛤?她昨天不是才說很難,考得不好嗎?」我問

「唉,你知道的,她比較低調,凡事都會保守預估!」

老公才回答完,似乎想起什麼,笑笑的說:「她應該學學你,如果是你碰到這樣的事,你會說【咦!這些人怎麼這麼快就放棄了呀?】」

在一旁的我笑不出來,這老公到底是褒我還是貶我呀?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如何幫孩子規劃【美國讀大學】— 英文學習的誤區

不論是在網路世界或是身旁的親朋好友,經常有人會問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

會這樣問,當然是因為知道我二個小孩英文非母語卻能去美國讀大學。但說真的,每回遇到類似的話題,我總是很慚愧的告訴他們我的孩子英文也沒多好,即使他們以為這只是自謙之詞。

唉,真的覺得太多人都陷入一個誤區—以為英文好是最最重要的!

是我們太崇洋了嗎?還是我們覺得現今國際化的時代英文是一塊墊腳石?即使在這愛國主義濃厚的中國,父母在私下還是拼上全部的讓孩子補習英文。

我從不認為英文這學科不重要,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從中可以看出父母的誤區在哪!

玉芳是馬來西亞華裔,老公是個台幹,育有三名子女。初識時就看得出她的特殊,因為她總是喜歡說英文,但那發音十分奇特(有點像菲律賓口音),我經常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小孩讀同一所小學,媽媽們就經常性聚餐,互通訊息之外更會聊及一些教育及家事。朋友間最常聊及孩子的教育問題,玉芳很主觀,總覺得學校的英文教育太差了(才國小耶)。她認為英文很重要,所以在孩子幼稚園時就已經強迫孩子每天背誦英文單字,自認三個孩子的英文程度很好。

兒子國小畢業,他們夫妻倆竟然想將孩子送回馬來西亞讀國中,即使身邊一大堆朋友好言相勸覺得讓青春期孩子遠離父母實在不妥,他們仍是不為所動。玉芳認為回馬來西亞可以得到更好的英文學習環境,反正還有二個未婚的妹妹能幫他照顧兒子,就一意孤行的將在大陸已經適應良好的二個兒子送回去。

不到一年就出事了,小兒子在校炫富,招來一群酒肉朋友,之後又被霸凌。原本在國小時成績還算中上的他,一落千丈,只好趕緊又帶回身邊管教。

英文有因此變好嗎?我不知道。只知道後來換了二所學校,又要鬧自殺,最後去了台商學校,整整空轉了二年的時間,學業也從此一瘸不振。

放在身邊的女兒就還好,乖乖聽話,認真讀書。英文在媽媽有計畫的栽培下,看似不錯(經常出口英文單字),但等到高一去考【雅思】時才發覺,那些片段的單字和簡單會話沒任何助益,女兒的文法幾乎一團糟,寫作更是慘不忍睹。


玉芳的幾個對英文的迷失誤區讀者們看出來了嗎?

第一誤區—英文代表全部

玉芳之所以這麼崇尚英文,其實是有隱情的。玉芳老公是黑手出身,雖然因為技術能力被挖角到公司,但因為只有高職的學歷,所以到了一個職級之後就再也升不上去。夫妻倆將這情況歸咎於不懂英文,所以才極盡所能的希望孩子能將英文學好。

英文真的這麼重要嗎?試想,一個國中或高中的孩子,他需要學習國語、英語、史地、數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原因為何?

國語(母語)是最基本的,幫助孩子語言上的修辭、表達和理解能力。而母語的良好理解,除了幫助孩子在歷史、地理等文科的學習之外,即使對數學、物理這些看似抽象的學科也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喜歡文科的孩子,在接觸史地等相關知識之後,很多會開始自行涉獵有關商業、法律或是政治方面的資訊。漸漸的英文的重要性就開始增強,因為若能接觸這方面的國際性資訊是讓自己的視野更上一層的。

喜歡理工科的孩子呢?在國小、國中時若能將數理的基礎打好,接下來就能順勢而為了。英文能力的需求主要是在於閱讀原文書或是看英文論文上。我記得以前在工研院辦理美語培訓時,發覺台灣的這些理工碩士生有很大一部份英文程度真的和我差不多時,還真是嚇了一大跳!除非想出國留學或是將來工作上需要,這些理工科男生才會積極的去加強英文能力的。

所以由此看來,英文應該只是一種加分的能力,一個往上爬的階梯。而其他學科反而是一種基礎,一個穩固的基石。


第二誤區—英文會話或字彙多寡代表英文能力

玉芳雖然會說些英文句子,但都是一些十分口語化的。而他的孩子們雖然英文單字混在中文表達中,但也僅止於此。

記得以前在美國時,常在世界日報上看到一些新移民的報導。最常見的就是移民的父母完全不懂英文(或是只能簡單溝通),無法去學校參加家長會,無法和老師討論孩子出的問題。父母看孩子移民美加之後,不到一年口語開始流利,就以為孩子適應良好,殊不知,孩子嘴裡說的盡是一些Street English(這是我在美國讀ESL時,老師對我們某些似是而非的英文文法的輕蔑評語),對於需要有底子的寫作完全沒有幫助。

寫作在英文的學習上應該是最難的,因為除了要有足夠的字彙量,還需要用英文思考,符合英文使用習慣(而非拗口的中翻英)。因為我有在美國學習的經驗,所以很早就有這方面的體會,對於孩子的英文教育,我採用的是多讓他們看各式各樣的英文原文影片,總覺得這種非刻意的學習會融入習慣中,當需要時就自然而然蹦出。

第三誤區—以為英、美的英文是相同的

讀書時只知道英、美的英文在某些發音上有差異,但等真正深入接觸後才知,有些字彙、用詞甚至文法也會有些許不同。當然差異不會大到無法溝通,但對於女兒而言,這差異也讓她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主要的是在中國的英文學習,大部分的本國教師都是傳承自英式的英文。所以這麼從國小學到高中,因為沒特別去補習班學美語,孩子們的英式發音實在讓我頭痛,但也無可奈何,只好讓她們去美國磨練了!

所以若是父母已經選定好孩子將來留學的去向,就朝著那個國家的習慣走吧。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如何幫孩子規劃【美國讀大學】— 問答篇(二)

看到您的網址自己親手幫小孩準備申請大學的資料,覺得好佩服!
其實我小孩還很小^^"

我目前是一個大兒子在kindergarden,一個還在我的肚子裡,一月即將生產

Q:是說因為我們要入美國籍,要取名字,有一個疑惑是如果我將小孩的名字取成 "英文名, 中譯音名,姓氏"可以嗎?
因為我們未來有蠻大的可能性會回台灣念書,到時候在台灣使用中文名字念書,還是您在取名字時有什麼建議嗎?

A:因為我的孩子是在美國出生所以先是取了英文名,之後要回台灣前辦了台灣護照時放上中文名。台灣的護照外交部似乎都是直接幫你音譯,但你記得要附上外文別名(Also known as)幫孩子取的英文名。
我二個孩子英文名都是用美國人常用的,不是音譯。例如,Tiffany Wu。若孩子以後要在美國發展,當然是取最正常通用,免得他以後會造成困擾。

Q:那要準備資料申請大學,他們是不是一定要用美國身分申請?

A:美國籍申請美國大學是要用美國人身分,否則以外籍身分要有I-20,存款證明去辦理簽證的。

Q:另外成績單,還有各項校外得到的研習獎狀等證明,怎麼證明是本人?

A:申請美國大學是榮譽制的,除了在校成績單、畢業證書(有些是入學時看)、那些考試(SAT、ACT、托福)你要有憑有據外,不用真的附上獎狀的。但請留意,這些學校要看的東西,名字要和美國護照上一模一樣才是最方便的!所以申請成績單時要提供美國護照上的英文姓名給台灣學校。

Q:想請問媽媽,那您回到亞洲念書有特別栽培他運動或是什麼才能嗎?讀的是一般學校還是國際學校??您栽培的理念跟方向是什麼?

A:我沒有專門為孩子準備去美國的路,原先讀完博士(老公)回台灣工作,女兒就上一般公立小學,沒有特別計畫。是因為到了大陸,他們的教育過於畸形、競爭太過激烈,我不想讓孩子受這種無意義的罪,才在國中時選讀私立學校(所謂的國際部,國際學校太貴了,讀不起)。

但以現在兒子也即將去美國讀大學的媽媽身分來看,說真的,我有點後悔讓孩子花大錢(國際部一年45萬台幣)讀這學校。因為在大陸要找好的師資、流動性很小的師資太難了,花下去的錢得到的是根本不夠水準的師資,所以孩子們都要自己課外自行加強,非常辛苦。(沒補習自己讀,還要顧及學校課業是雙重煎熬)

如果重新選擇,我會讓她們讀台商學校,然後再私下自行準備SAT。花的錢不多,也得到台灣該有的一系列教育,若不讀美國大學也能回台灣讀。

我沒甚麼特別栽培孩子(可以參考我部落格中對教育孩子的相關文章),比較多是著墨在品行方面,因為我覺得這是最最重要的!女兒從小喜歡畫畫,但不想去才藝班學(我也不願讓她太小去學因為會被限制住),把畫畫當業餘興趣(她讀物理系),鋼琴學到國一,功課太重了之後就停了。兒子學了一大堆,卻沒任何能持續一年,所以也不逼他。兒子是宅男,要讀數學系,也懶得理了!

你若有機會,看我部落格裡談論孩子的部分,會比較清楚我和我老公在教育子女上的著重點,因為那些和我們對生命和價值的看法一定是會吻合的,很難抽離出來用一二句話概述。

原則上我們不是很在意成績、學業。我經常因為機票價便宜就一家人請假出去玩,也因此被一些朋友說閒話,說我不管孩子的功課。

如何幫孩子規劃【美國讀大學】— 問答篇(一)

這陣子有幾個網友私下詢問我有關如何規劃小孩將來到美國讀大學的事宜,想想可以藉此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讓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和討論。

以下以Q&A的方式來分享:

Q:我目前是打算女兒國三時去美國念公立高中。

A:如果確定要送去美國,的確是國三(美國高一)去銜接剛好。但請問你也是美籍或有綠卡嗎?要考慮是否能長時間照顧小孩,身份是許多家長感到最麻煩的事。

Q:去年帶小孩去加州讀短期幼兒園,順便熟悉環境

A:你女兒才幼稚園,你的確是提早很早思考這些事,哈哈!其實這麼小,就是好好的培養他們對英文的興趣,這是要從小就開始,到國中才開始太遲了!

Q:這兩年會去德州一趟熟悉一趟,順便帶小孩參加夏令營。雖然小孩還小,但一切要審慎規劃,怕到時會手忙腳亂。

A:我小孩小時候(小二、幼稚園)也和我妹妹的小孩一起去加拿大參加夏令營,覺得效果實在有限,所以就省下這種錢了。

Q:請問媽咪,您的小孩申請上很好的大學,請問除了英語外,她們有哪些優勢呢?如參加科學競賽或是體育 美術其它方面有特殊表現呢?小孩還小,我完全沒概念。

A:我二個小孩並沒有申請到最TOP的學校,只是中上而已(UIUC,UT at Austin),所以不好意思回答這問題耶!其實英文是我二個小孩的最弱項,因為他們是理科資優的學生,文科對他們而言是辛苦的。
他們的SAT、ACT都考得只是中上,也因此也只錄取到中上的學校。當然若他們在美國土生土長,應付英文就不用那麼辛苦。
如果你對女兒有崇高的希望,當然要從小培育一些藝術方面的興趣。但若只想讀這州最TOP的州大學,不用那麼辛苦啦!
我的小孩的確是從小就展現數理長才,女兒很會畫畫,兒子則甚麼都只學一下子,反正我也沒強迫他們,順其自然,沒補習。


A:你女兒現在還很小,你能做的就是培養他對英文的興趣,本身的學業底子要打好。

許多父母沒有親身經驗不懂,以為只要學好英文就是一切,這是很傻的想法。美國那些低下階層的人,誰又不會說英文呢?英文,只是一種幫助你學習知識的【工具】,最重要的還是基礎學科要好。

中文(母語),訓練孩子理解思考能力,也能幫助他對題目的理解,所以很重要。若要選擇容易找工作的工程科系,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一定要打好底子。其他文、法、商甚至醫科,要有好的記憶力和背誦天份,英文水準的要求會比工程高很多。

如果想讓孩子走藝術方面,應該是投資最多的了,要從小開始學不間斷,大人和小孩都會很辛苦,但若真有天份(在美國想在藝術方面出頭,不是只靠努力就夠,還是要有這方面的天份的),還是值得投資的。

我因為有二個小孩,深深知道很多事是不公平的。有些孩子很辛苦認真讀書,但成績根本無法和自帶遺傳好基因的人相比,所以我們為人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很好,但還是要以孩子本身的資質和性向來決定他該走的路。

中學去美國,和父母分離,又正好面臨青春期,這是非常非常麻煩的事,值不值得,見人見智!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選擇就會不同,也說不上對與錯,總是要走過一遭之後回頭看,才能評論值不值得。

Q:想請問,像您的孩子到美國念大學,國高中的成績重要嗎?還是展現特殊才能重要呢?

A: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分數(SAT or ACT)是一個最重要的評量指標,因為全世界各種語言、學制、學校的學生來申請,怎樣知道學生的程度,唯有從此處著手,所以拿越高分當然越吃香。但若你女兒的目標是像我一位朋友的女兒(SAT接近滿分),第一志願是哈佛、耶魯這些名校,這樣就還不夠,因為申請這些學校的孩子幾乎也都是SAT滿分。此時就要從其他方面去比較。例如,才藝、全國性比賽得獎、、,到最後,甚至大學裡的少數族裔(非裔、墨裔、西裔)占優勢。

你先要思考,你希望女兒讀怎樣的美國大學,再來做整體的規劃。若是要前十大名校,除了本身學業之外,藝術或體育長才,還要有一堆社區義務工作,這應該不是寄宿家庭能幫到忙的,因為沒人能幫你接來送去的。

Q:另外,請問您除了讓孩子念國際學校外,有特殊加強英文嗎?中英文是佔同等學習時間嗎?

A:我孩子英文只能算中等的程度,主要是他們不是那麼喜歡語文方面的學習。我只是一直讓他們不要對英文恐懼,不覺得那是一種多大不了的【學問】!

從小我就一直跟他們強調,英文只是一種工具,幫助他們吸收新知的工具。只要差不多就好,不要求到英文資優生的地步。

我本身不看韓劇、日劇,只喜歡看英文電影;在家老公聽各式音樂,而我最愛聽英文歌,反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英文本來就會很自然的接受和習慣,不覺得是甚麼大事。唯一遺憾的是,二個孩子都不是很喜歡閱讀(中英文皆是),和我差很多(我非常喜歡看書),大概是遺傳到老公的數理天份吧!

我的妹妹很重視孩子的英文學習(我姊姊移民加拿大,我們在美國住了快七年所以他們有很多機會來美加),讓小孩從小就在何嘉仁美語補習。大女兒一直讀到最高級班,英文程度好也喜歡英文,台南女中第七名畢業,第一志願上政大新聞系。喜歡學習語言的她,連日語的學習都已經考到台灣日語檢定的最高級。

你說老大這樣,那老二呢?一樣這樣安排,從小學英文到國小,國中後反而討厭英文,雖然高分考上台南一中,但英文卻是他的弱項,讓他在考大學時被限制住科系選擇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的學習不能一廂情願,也不會是一套適用全部,你必須依據孩子的情況做調整,這也是我很相信父母在孩子身邊的重要性,可以隨時隨地觀察到孩子的細微變化,隨時做修正和幫助他。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陳皮

電視上烹飪老師在介紹廣東蜜棗(乾貨)煲湯很好用。

老公突然想起我上星期不是在農批中心買了些陳皮,也可以使用。

聽到老公提及陳皮,就忍不住誇口:「我買的可是【新會七年老陳皮】!」(乾貨店老闆教的,現學現賣)

或許是想到冰箱中塞滿了乾貨都還沒使用,老公聽了十分不以為然的說:「七年陳皮沒啥稀罕,你別只是放在冰箱中不用,很快就變成九年陳皮、十年陳皮了!」

呵,才剛吹噓的牛皮,一下子就消了氣,扁了!


四川人

老公外派來大陸之後,因為中午和同事一起外食,對於吃辣的適應和喜好與日俱增。

而我呢?不喜歡吃辣的我,因為有了孩子為藉口,菜裡幾乎就不放任何辣椒了(連麻婆豆腐都可以不加辣豆瓣醬)。

老公偶而會抱怨我做的菜不正宗(少了辣),有時則暗示我吃些辣對身體也有些好處。

晚上,電視裡有烹飪老師在示範一道菜,正用大蒜和乾辣椒在爆香。老公看了流口水,提醒我:「你看,人家都用乾辣椒爆香提味!」

因為正在想著兒子入學的一些事,被老公這麼一提,特別覺得心煩,隨口回了他一句:「這麼愛吃辣,你乾脆去娶個四川妹好了!」

話才剛說完,就知道出錯了!

老公轉過頭頭,不可置信的看著我說:「你不就是四川人?」

是啦,我是1/2四川人沒錯,只是一輩子不吃辣讓我幾乎忘了自己還是四川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