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春水堂事件

這幾天台灣一個親子熱門話題是【春水堂事件】。

一開始就留意到這個爆料話題,原先只當它是個光怪陸離社會中的一個驚嘆號,沒想到事情越演越烈,上了新聞版面,被大眾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討論時,現在成了個深深的嘆息!

一位網友在台中春水堂餐廳,目睹一位母親讓兒子站在high chair上脫褲,用個免洗杯接孩子的尿尿。網友將清晰的錄像登上報廢公社,引來一堆網友對母親沒水準的責備。之後當事者上網嗆聲要告網友,發布的網友趕緊道歉將影片下架,但網路責備聲不斷,鬧上了新聞版面,最後當事者這個媽媽受不了輿論壓力只好道歉,希望一切就此打住。

先將母親的第一次留言放上來:

全文如下:「哈囉 這位PO文者我是小孩媽媽 請問一下你應該沒有小孩吧 PO這種文章想要得到甚麼溫暖嗎?小孩緊急來不及說要上廁所 我拿一個環保紙杯立即為他裝 有甚麼錯嗎 有犯法嗎 難道我必須非常沒品讓他直接尿在人家店裡嗎 我不懂你這種方式PO文得到關注究竟有甚麼好 有甚麼資格評論 再來我要你公開在這裡道歉 不然我會提告」。

再將母親的道歉文放上來:

大家好,我是新聞當事者,也是孩子的母親。關於這件事情,我必須澄清幾件事情:
1.原po截取了一小段畫面,讓大家覺得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在當下發生這些事情。
2.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小孩並非於餐桌上隨便尿尿更不是拿該店重複使用餐具。
他是一個要上廁所都會告訴大人的小孩,帶孩子出門我們也都一定會自備尿袋,不會讓他隨地路邊上廁所。但當天因他太慢告訴我他需要洗手間,所以我很緊急的開始尋找自備尿袋,但很不巧的可能掉了,孩子當下卻一直說要尿出來了!為了避免他尿下來造成店家的困擾,情急之下要求他於兒童椅上站起來(來不及抱下他於地上)並隨手拿桌上該店先前提供給小孩用的免洗杯讓他應急,後來也立刻將免洗杯拿去洗手間處理掉!當下因太緊急而用了錯誤的方式處理小孩的問題!造成周遭的客人不舒服的感受,以及後續新聞報導而造成店家的困擾,在此真心誠意的跟當時在場的民眾與店家表達最深的歉意!

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媽媽也是努力學習當一位母親,得知影片被散播的同時,看到影片中清晰可見小孩的臉孔!當下心情其實是憤怒的!所以才會於第一時間有情緒上的留言回應!小孩是無辜的!大人的過錯我會虛心檢討並道歉!但請各位網友停止並刪除針對小孩的影片或照片進行散播!希望這位網友也能停止刪除!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更多的提醒跟關愛,這社會才能更加和諧進步!


這事件在我腦海裡發酵了幾天,一開始,同為母親的我並不想落井下石,但隨著事情越演越烈,而媽媽似乎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時,忍不住還是上來寫些自己的感想。

很多人將【孩子還小】拿來當做錯事的萬能擋箭牌,這我真的深深不以為然!

如果真的孩子還小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媽媽一直覺得這樣很正常,一開始還奚落po文者一定是個沒孩子的人,所以才大驚小怪),那我們會不只在春水堂甚至台灣所有的餐廳都能看到小孩當眾尿尿,那這則po文就真的沒人會留意,也不可能鬧上新聞版面了。

昨晚,在運動回家的路上,和老公聊著這個事情,提到這母親覺得只要有小孩的人都應該能體諒。我們回憶起我們是怎樣在訓練孩子大小便和處理孩子緊急事故,這時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為何不會這樣,關鍵在父母,而非小孩呀!

女兒、兒子都包尿布到18個月,期間我從不噓尿,也不會為了省尿布錢而時穿時不穿。當開始訓練小便時,我們脫下孩子的尿布改換可愛的卡通內褲,那一星期我們是儘可能不帶孩子出門(知道他還無法克制尿意,時穿時不穿尿布是訓練的大忌),但非不得以時,就穿上紙尿褲出門。

二個孩子都很厲害,一週就訓練成功戒掉尿布,害我預備的紙尿褲幾乎無用武之地!但是說真的,即使訓練成功就不會有差錯嗎?唉,還是會有失誤!印象最深的是,早已訓練有成的女兒竟在我們逛Target的時候,突然緊急說要尿尿,老公嚇著抱起她往廁所直奔(我懷孕不敢跑),因為來不及而尿了一路,之後我們只好拿著衛生紙跪著擦地板。

孩子還小會有失誤,這是可以理解和體諒的。但是既然知道孩子還沒成熟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父母該有的準備和防範就不能缺少,當然在意外出事之後,也沒有任何卸責的餘地。(所以我們羞愧不好意思的趕緊善後)

再則,有網友質疑即使是忍不住尿意,難道不能抱下兒童椅之後稍為掩飾一下再尿嗎?在大夥都在進食的餐廳,這麼大剌剌的脫褲尿尿,做媽媽的有顧慮到其他用餐人的感受嗎?

突然想起在這個手機、監視器、網路、直播盛行的年代,好像幾乎沒有隱私,每個人隨時隨地都暴露在被人觀看的危險中。

幾年前一個崇尚自然的母親,讓小學的女兒在公園裸體遊玩,理由是孩子玩得太熱了、孩子本來就不喜歡穿衣服拘束。有人隨手用手機照相,上傳網路,鬧得沸沸騰騰。先不論對錯,也不用隨便給孩子扣上道德的帽子,但在我心中有個深深的擔憂,若這照片不停流傳,長大後的這個小女孩該如何面對呢?

同樣的,這在春水堂尿尿的小弟弟,他的容貌和身體被照得一清二楚,廣被流傳,若長大後知道了,又情何以堪呀!做父母的是不是應該更謹慎的幫年幼不懂事的孩子避開這些難堪呢?不要只怪罪拍攝者,他並沒躲在暗處偷偷拍攝,若你放任孩子在大庭廣眾下做出一些令人好奇或側目的行為,就不該怪那些好事者將之公諸於世。

最後我為這母親的教育方式惋惜!


1960年代末期,美國西岸知名學府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Mischel),針對4歲幼童進行了一項「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影響人生成就的實驗。

實驗方式為每次找1位幼童進房間,讓他們坐在桌邊,研究人員則在桌上放了1顆棉花糖,並且告訴這個小孩,他要離開幾分鐘,在他回來以前,如果他能不吃掉桌上的棉花糖,那等他回來之後,就能夠吃2顆棉花糖。

這個「棉花糖實驗」經過測試,發現有1/3的小孩會在研究人員一離開房間之後,馬上吃掉桌上的棉花糖;1/3的幼童則是會等久一點,但仍是等不到研究人員回來就耐不住誘惑,還是吃掉了桌上那顆棉花糖;只有1/3的小孩真的等到了研究人員回到房間,並且獲得約定好的2顆棉花糖。

誰先吃了棉花糖,這個很重要嗎?華特‧米歇爾在經過10年後,重新去聯絡當初那群參與實驗的4歲幼童們的父母,詢問關於小孩子這些年的生活狀況時,發現當初願意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的那群小孩,長大後比較能夠自我激勵,善於因應困難,面對挫折時也比較能夠堅持下去。相反的,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則比較容易分心,也比較沒有動力,做起事來顯得雜亂無章。

研究發現產生這個差距的原因,就在於「延遲享樂」。能夠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忍著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子,在個性上比較能夠自律,他們願意忍受一時的「痛苦」(沒馬上吃到棉花糖),來獲取更大的甜美果實(吃到2顆棉花糖),延遲享樂的時間。因此這1/3的小孩普遍的表現都比另外2/3的小孩還要好,因為他們從小就懂得等待、懂得要將眼光看向更遠、更大的目標(如2顆棉花糖)、懂得拒絕眼前唾手可得的誘惑,因此願意花更多的精神去努力對抗這個誘惑,所以能夠取得比其他人更好的成績。

史丹佛的棉花糖實驗,證明了「延遲享樂」的重要性,因為真正長久的成功,是要付出耐心、毅力以堅持自己的目標。這不只是4歲幼童要不要吃棉花糖的問題,延遲享樂的影響層面,遍及在人生不同的各個階段與事物上。

這實驗我在大學讀書時就學過,當時很深的印象是一個人想要成功,就該在孩童時期學會、願意忍耐。這能忍得住苦與樂的性格會一直影響到他成年,也決定了他遇到挫折時是否還能再爬起身來的決心和毅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當你在需要讀書考試時,你是否能忍下心來不看電視、不玩遊戲、不去和朋友鬼混,只為了有好成績,這決定了你能否考上好學校的第一步。那些卯吃寅糧的月光族,和年紀輕輕就存了人生第一桶金的人,在起跑點就不同了,結局會有更大的差異真的也不令人驚訝!

一個看起來明顯3~4歲的孩子,無法忍住尿意到廁所去上,這原因除了每個孩子的身體成熟度不同之外,父母沒有效的訓練和放任孩子、過度容忍孩子有關。所以,在孩子年幼時就開始訓練孩子學習忍耐、節制,比讓孩子順著生物的本能吃喝拉撒更是父母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