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為孩子立界線讀書心得─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 :責任律(三)

孩子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態度

「態度」和「情緒」不同。態度是指我們對人對事所持的立場或意見。例如,有人可能對「如何過日子」持有某種特定的態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是:「我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得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更成熟的態度是:「我可能可以得到生活中努力工作得來的結果」。
「態度」是我們一生中做許多重大決定的基礎,包括愛情、婚姻、職業、靈性。

以下是孩子需要對其培養態度的清單:
  • 自我(強處和弱點,喜歡和不喜歡)
  • 在家裡的角色
  • 朋友
  • 上帝(祂是誰,如何與之關聯)
  • 學校(興趣和本份)
  • 工作
  • 道德問題(性、吸毒、幫派)
孩子透過兩方面的幫助來學習擁有自己的態度
  • 孩子需要看到,「態度」是一種要為自己去努力和決定的東西,而別人的態度可能和我們不一樣。
  •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看到態度帶來的後果,以及他如何為這些後果負責任。
例如,孩子對家人的態度可能是:「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我是在一個團體裡面,其中每一個人的需要都和我的需要是一樣重要。做為父母的應該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態度是怎樣傷害自己和別人,要教導他身處團體裡面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其中滿足需求。
然後,父母要以一些實際經驗來跟進我們的教導,幫助他看到這些事情的真實性。例如,我們可以說:「莉莉,你如果不等弟弟講完就不停的插嘴,那我必須處罰你要等到明天才能講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知道你很想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你必須學習輪到你才講。」這樣是幫助孩子發展“尊重他人感覺”的「態度」。


幫助孩子體驗耶穌所講「樑木與刺」的原則時,就是在給予孩子無限恩惠:在你看朋友眼中的刺之前,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參考馬太福音七1~5)。
我們需要教導孩子,任何時候他們有問題,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可能做了什麼造成那個問題。「態度」和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有關係,下面是一些例子:

情境 樑木
學校有個同學對我很壞 她好可惡 我可能傷害到她什麼?
我拿了壞成績 老師出題古怪 我的讀書習慣如何?
我的零用錢被扣了一些 爸媽不公平 我是否沒做到該做的事情?
哥哥打我 哥哥好壞 是不是我先激怒了他?


作者在這段文章中比較是著重於解釋,孩子對於「在家裡的角色」該學習到的正確態度。 而我則以自己淺薄的了解,為其他幾個孩子需要培養正確態度的幾個事情做解釋如下:
  • 自我:例如,許多人從小就被教導成只凸顯自己的強項,無法面對自己有弱點的態度,其實這是非常不健康的態度(因為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孩子應該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充分了解和接受自己的長處和弱點,為自己還可能進步的地方做努力,也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會受外界的評論而影想到自己的情緒的「態度」。
  • 朋友:培養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才能讓我們得到友誼。
  • 上帝:我們是培養孩子從小就相信上帝的態度,知道這世界上有主宰,我們的所作所為是被檢視的,但是上帝也是造我們的(獨一無二、為上帝所愛),若心中有說不出口的,可以和天父訴說。
  • 學校:讓孩子知道讀書是自己的本分,不是父母用來誇耀的。利用年輕時多學習,是有利於自己,但是若真的不想讀書,仍然可以去學習一技之長,並非世界末日!
  • 工作:為自己該做的事負責任。
  • 道德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對性充滿好奇,父母應該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讓她們了解性關係應該要考慮到尊重和負責兩方面,如果他無法承擔後果,就應該更謹慎面對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