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2018 Zion National Park — 5/22 Good Bye,Zion !

經過一早的雨淋及之後的日曬,坐Shuttle Bus回程的一路上猛打瞌睡。
在Museum站下車,陽光好大又好熱,乾脆躲進Museum裡的視聽室看影片。這是介紹Zion最初的原住民和之後白人的移民及一些發展史,當然還有Zion N.P.的風光景緻及幾座知名大山的介紹。在有冷氣的環境下很容易昏昏入睡,反正我們看了二次,至少有補齊!

Museum外的觀景處,陽光足夠,Zion的每個角落就像畫一般!

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是一個位於美國西南部猶他州史普林戴爾(Springdale, Utah)附近的國家公園。這個佔地共229平方英里(593平方公里)的國家公園的首要景點是錫安峽谷,長15英里(24公里),並且有半英里(800米)深,其紅色與黃褐色的納瓦霍砂岩(Navajo Sandstone)被維琴河(Virgin River)北面支流所分割。其他著名特色有白色大寶座(Great White Throne)、棋盤山壁群、科羅布拱門(Kolob Arch)、三聖父與維琴河隘口(Virgin River Narrows)等。

紅土配藍天,雖然沒有我們之後去的大峽谷壯觀,但是覺得這裡反而是更容易親近、山水更是秀麗!

Zion是值得一遊再遊的國家公園!

下次再訪還是想挑戰The Narrows,應該會租個防水鞋,避免溪水太冰腳抽筋。如果可以,想盡量往裡走,想看看別人相片中的經典景致!

當然,Observation Point也不會錯過,會留更多時間在Zion,Zion-Mount Carmel Highway上的幾個hiking Trail也要去走一走才行!



回到Visitor Center,不能免俗的逛一逛!

買了一本書、幾張明信片,算是貢獻一點點消費。

這綠能建築物的介紹蠻吸引我們的!


可惜女兒沒讀建築系,高中時她可是一直希望能讀建築系,但有鑒於張姐的建議(張姐女兒的親身經歷),才打消念頭。


錫安與科羅布峽谷地帶的地質包含了九個意味著由150,000,000年前的中生代沉積作用而成的岩層。在該段時間的不同時期,暖流、淺海、小河、池塘與湖泊、大量沙漠和乾澡的近岸環境覆蓋了此地區。與科羅拉多高原形成有關的隆起運動使得該地區由10,030,000年前開始逐漸隆起了10,000英尺(3,000米)。

這些地質知識反而是二個孩子最缺乏的。整個高中三年,讀理科的這二個孩子沒接觸過地理。

原先覺得有些失望,因為我們玩過這麼多國家公園,有這麼多好玩的地質實證在眼前,但卻沒法與書本的知識相對照,有些可惜了。但後來想想,就算了,一些東西或知識,就當是一顆小種子,播種了,何時發芽?何時茁壯?就由他們自己的興趣去決定吧!

開車離開錫安國家公園。

人類由大約在8,000年前開始於此地區居住,那時只有小數美洲原住民家族;其中一支家族在西元300年成為了半遊牧編筐時期的阿納薩齊印第安人(Anasazi)。隨著遊牧生活的減少,這族人在500年移居至維琴河附近。另一族人,費瑞蒙人(Parowan Fremont)亦在此居住。兩族人在1300年左右神秘地消失,並且被派盧士人(Parrusits)與少數其他南方派尤特人(Paiute)亞族所取代。

摩門教徒在1858年發現了這峽谷,並在1860年代初期在此定居。1909年,米鄺杜域國家保護區(Mukuntuweap National Monument)成立,以保護此峽谷,而在1919年這國家保護區被擴張並改名為錫安國家公園(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而科羅布(Kolob)部份在1937年被宣布為一個獨立的錫安國家保護區,並在1956年合併至錫安國家公園。

Zion對我們這些基督徒而言是有特殊含義的,這代表著耶路撒冷聖地,屬靈的王國!


錫安國家公園位於科羅拉多高原、大盆地與莫哈維沙漠地區的交界,因此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與變化眾多的生物帶,容許更多不尋常的植物與動物種類生存。共有289種鳥類、75種哺乳類動物(包括了19種蝙蝠)、32種爬蟲類與無數品種的植物棲息於公園內的四個區域:沙漠、河岸、林地與針葉樹林。較為特出的巨型土壤動物包括了美洲獅、騾鹿與金雕,並且有重新引入的加州禿鷲與大角羊。而常見的植物品種有杜松(Juniper Pine)、槭(Boxelder)、灌木蒿與眾多不同的柳樹。

離開Zion心情很複雜,一方面身心已經很累了只想趕快休息,但是知道這一離開下次何時還會再來?又感到依依不捨!


回民宿中途,一個蠻奇特的遊樂區(?)

在這美麗的風景下生活,應該十分愜意,但老公說太孤單了!

再見了錫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