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規定和界線的差異

每星期四參加了一個查經讀書會,顧名思義,既有查考聖經也撥了些時間大家共讀一本書。查經由姐妹們輪流帶領,而我則負責導讀【為孩子立界線】這本書。

成員中我和幸慧算是最年長的姊妹了,其他姊妹的孩子大約是幼兒園到初中的年齡。因為年長、也有了些育兒經驗,甚至自己也鑽研過【為孩子立界線】這本書,當然是當仁不讓的擔起導讀的責任。

一年多了,就這麼斷斷續續帶著姊妹們讀這本書,本以為大夥的收穫和領悟會很多,從而也可以幫助大家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些觀念導正。沒想到星期四幾個姊妹的分享,讓我重新思考知識化為觀念或想法的困難,想從而改變行為,這更是難上加難呀!

先是盼盼詢問我:「孩子吃飯拖拖拉拉,姐弟倆愛在餐桌上聊天,我不知道該如何管教他們?」

我狐疑的回應:「吃飯不是就會聊天嗎?這樣很好呀,可以增進手足之間的感情!」

「不是的,吃飯應該安靜,規規矩矩的吃完飯後下桌!他們一聊天都吃好久,我必須要在桌上放根棍子管教他們,才會停下話來。」盼盼不以為然的說。

啊?!這是我從未想像過的事,即使連我爸爸這個軍官也沒這樣要求我們(他要求的是餐桌禮節和拿筷子拿碗的方式),我好奇的問盼盼:「你也是軍人子女嗎?」

盼盼告訴我她不是軍人子女,為何這樣管教孩子是因為從小也是被這樣管教,而且她覺得這樣是對的,因為【做每件事情就是應該規矩認真的做】!

坐我隔壁的小欣也應合著:「這就是要給孩子立界線的時候,我也是規定孩子要在30分鐘之內吃完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一直聊天拖延下去,下一個表定的活動(如看書、洗澡、說故事)就會被延誤到。」

聽到這裡我就沒多說啥了,又是一些意志堅強又精力充沛的母親。她們有著充滿鬥志的信心和戰鬥力,將教育小孩成龍成鳳當成主要的目標。對我而言,只能說我甘拜下風,不想去反駁或糾正她們。因為對於這種母親,也只有真正碰到挫折之後她們才會相信自己有差錯,別人的建議和經驗都左右不了她們的。

我們家的吃飯時間是最快樂的時刻,全家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著學校、朋友、親人、社會事件,不只能增廣見聞也能彼此溝通學習,更是我們能聊解孩子的學習、想法、觀念的最佳時機。

我從來沒有計算過我們吃飯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也不會因為有時間壓力而催促趕快吃,這在我的生命和教育理念中完全沒有這樣的議題,她們突然提出除了讓我驚訝之外,還有咋舌!

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有快樂、穩定和諧的情緒和感受重要?還是完成規定的事項重要?該看的故事書給孩子的或許只是智能上的加分,但在餐桌上兇孩子、用嚴苛的規矩限制孩子、讓孩子像機器人似的按照母親的表定時間按表操課,這會比家人間的溫暖和愛更重要嗎?

界線是什麼?立界線的目的是什麼?這些雄心勃勃的年輕父母搞錯了!他們只是皮毛的以為立界線就是立規矩,卻不知立界線的目的要孩子知道自己的責任、為自己負責、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當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該負怎樣的責任,也心甘情願且認真的去做,這樣就會成為一個成熟的成人,而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成熟的成人呀!

設定一些莫名其妙的規矩,或許讓父母好帶孩子,但真的能讓他們懂得負責嗎?規定30分鐘內要吃完飯,否則得自己洗碗。為何要30分鐘?是為了接下來父母好收拾,為了接下來讀故事書的時間不被耽誤,但這些都是父母【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事。喜歡看故事書的孩子會為自己爭取每一個能看書的時間,哪需要父母規定?這不過只是滿足了那些有崇高教育理想的父母所規劃的時間表,按照這行事不能教會孩子負責的。

我看過太多嚴苛管教孩子的父母,也不覺得孩子將來真的就比別人強多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像是馬戲團的動物,經由制約訓練各式各樣的技能,而這些雜耍終究都是因為背後的獎勵或處罰而來的。

教育是要教孩子心中的那把尺,教他們是非善惡、教他們增廣見聞、教他們對人事物的認真負責。當他們擁有良好的人格,那心中的尺就能時時的警惕、規勸他們,何需父母整天嘮叨耳提面命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讀者留言